第四百三十九章 司马懿的低谷(2 / 4)

也!”

程武闻言,点了点头,算是认同了司马懿之计。当下夏侯楙写了急报,遣人加急送往许昌,请示曹丕。随后却又不等曹丕回复,自与程武一道快马来到密水之畔的胡质、王基营寨,将司马懿之言告知了二人,便叫二人依计行事。

胡质、王基也觉得司马懿之计甚妙,但对于是否要听从此计却还有疑虑。夏侯楙见状,当下从怀中掏出一封密旨,又将随身的宝剑取出,对二将道:“此乃临行之前,陛下亲手授予我的圣旨和宝剑。剑名‘倚天’,乃是先武皇帝的佩剑,再有圣旨为凭,持此剑可号令各镇守将,有胆敢违令不遵者,我可先斩后奏。二位将军,可愿听令否?”

胡质、王基见了圣旨和天子剑,顿时大惊失色,慌忙下拜道:“既有圣旨,我等岂敢有违?”

当下胡质、王基分出一万民夫去密水上建造船筏,打造铁索,修筑水上营垒。命阎柔、孙礼在东岸构筑坚固营垒,防备汉军袭击。胡质、王基自领大军在西岸驻扎。

郝昭、刑道荣初时闻听曹军赶造船筏,还不以为意。及至后来听说曹军用铁锁将船筏相连,横在密水之上,瞬间建成浮桥,隔绝了密水。同时又在两岸修筑营垒,并在继续依托浮桥,建设水上营垒。二人这才感觉不妙,当下留孙康把守高密,命钟离绪、卫温固守东武,二人自领骑步军一万五千人出城,直往曹军立营之处杀来。

然而此时阎柔、孙礼已然在东岸当道扎下营垒,营墙、壕沟、鹿角齐备,密水之上又有浮桥连通东西两岸,援兵随时可以大批增援。

郝昭、刑道荣试探着挥军攻打了两次,皆被营中弩箭射退。

王基知道自己麾下青州兵多是新兵,难开强弓而又射术不佳,因此营中多备踏张弩,以代替强弓,虽然射击速度及不上弓兵,但好在数量足够,威力强劲,又有阎柔麾下五千骑兵掠阵,依托坚固营垒,一时居然稳稳守住了阵地。

郝昭见状,与刑道荣商议道:“敌军有浮桥连通两岸,我军兵少难以与敌军拼消耗。可命东武城的钟离绪、卫温二人从上游放出火船,一举烧掉敌军浮桥,水陆夹击,可获全胜。”

刑道荣闻言点了点头,当下写了军令,命钟离绪、卫温领兵来援。

二将很快率领四千兵马乘简易船筏而来,远远望见下游曹军的浮桥,当下便点燃船筏,顺水放下,直往曹军浮桥冲来。

眼见火船顺流冲来,王基当即将手一挥,两岸士卒虽是用力往后拉,将沉在水面下的数根铁索拉了起来,横在水面,随后用木桩固定住,上游火船飘下,都被铁索拦住。曹军随后驾驶小船上前,用钉耙将火船拖往岸边,以免余火飘过铁索,冲到浮桥之上。

至此,火攻之计宣告失败。钟离绪、卫温见状,挥军从上游冲击浮桥,又被浮桥之上的曹军弩手射退。损失颇多,却一无所获。

无奈之下,二将只得收兵退回上游,将情况报知郝昭、刑道荣,请令定夺。

郝昭、刑道荣对此也无计可施,有试探着攻了一阵,仍旧被曹军源源不断的的援兵击退。

二将无奈,只得收兵退回高密,商议对策。就听刑道荣道:“曹军兵多,又固守营垒,此时其浮桥也已经造好,连通两岸,水陆大寨相互救应,极为坚固。我军兵少,援军未至,军中又无大船,难以攻克。唯今之计,只有请赵累的海军分兵前来,以坚固战船强行攻破曹军水上营垒,方有获胜之可能。”

刑道荣闻言点了点头,于是二将写了书信,请赵累分兵前来相助。

却说夏侯楙的奏报送到许昌之时,刘贤命细作散布的流言也正形成了声势。曹丕本来记挂着曹操临死前留下的不可付与司马懿兵权的嘱托,心下有些忐忑难安。此时听到流言,又收到了司马懿发布的“反魏扶汉”的布告,心中既疑心这是刘贤的反间计,又担心万一司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