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4章 神宝五岳真型图(1 / 3)

穿越到山海经 熊海龙 3123 字 2021-12-19

修炼完毕,起来之后,却看到四面八方到处都是人类的目光观看自己,这种形式却让他有一点点陌生,也让他有一点点不知所措,这要怎么办才好呢。

看到几个仙帝等级的人也在观察,如果让他们过来的话,必定又一次的恶战要展开,还不如趁早溜了这里,快点去寻找自己的重要事。

想到这里,立马隐去身形,召唤出五龙宝龙辇车,驾驭龙辇向着远方飞遁而去。

山的神光慢慢在消失,众人的压力慢慢在减小,最后随之消失,让所有的众人,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,以为此山有重要的仙宝出世,大家都为了要得到宝贝而来。

来到此地的几位仙帝,他们能够清楚的感觉到,山的那个人类,忽然之间隐身不见,不知道这个人类到底要干什么?本来趁着压力几个仙帝都直接压过来,可问题是,当他们几个都飞来的时候,却没有看到有人在,此地的压力也慢慢的减小,最后消失在这山,更不知道那个人类仙帝到底去了哪里?

此时的张玄楚,却已经飞出千里之外,龙的飞行是非常之快,虽然没有,鲲鹏的飞行速度,但在天地之间,龙在仙界也是很有地位。

而他的修炼功法,得到五岳真形图真实显现,这是很难得的景象之一,因为五岳真形图,已经入身成灵,具有重要性的代表性,配得此五岳真形图的人,不管走到哪里都不会遭到妖魔鬼怪,山精兽类等为害。

在前世的时候,那个时代还在后世,虽然没有过多的了解五岳真形图,但多少也看过此类的书籍,有一本经书说道:“凡修道之士,栖隐山谷,须得五岳真形图佩之,其山鬼魅精灵,虫虎妖怪,一切毒物,莫能近矣。汉武帝元封二年七月七日夜,西王母亲降,见王母巾器有书卷,紫锦囊盛之,亦是所同。”

太初,李充称“冯翊人三百岁,常一人过江渡海,或入山谷,或夜行山野,又恐怖之地宿于凶房,若此图随身佩戴,一切邪魔,魑魅魍魉,妖怪虫虎,皆隐消远遁矣。

所居之处,香气供养,真心扶侍,必降祯祥之佑,以感圣力护持,得到强大的保护。

这段话出自道教典藏《抱朴子》,它不仅介绍了五岳真形图的由来,是有西王母传来,具有浓郁的仙话色彩,而且对五岳真形图的超凡功能进行了描述,“此图随身,一切邪魔魑魅魍魉水怪等,尽隐迹逃遁,一切毒物莫能近矣。”简直犹如金刚不坏之身,激起了无数道门人的狂热追求。这也正是五岳真形图作为道符的最大功用。

《五岳真形之图》碑的序言有“乾坤之内,五岳者谓之神”的论述,源于大山崇拜,道教认为五岳大山,各有神灵镇守,每方神灵不但有显赫的名称字号,而且还有严格的职责划分,统率着本岳内的大小神仙,在各自的域内自在逍遥。因而每一个道符代表着一岳的首席神灵,每一个图符犹如国君帝王的金简玉符,只要一合符,各诸侯便无条件的执行影从,又如御用的尚方宝剑,见剑如面君,天下臣民无不跪伏。作为道教的真符箓,五岳真形图便具有这的功能,只要一出现,便能檄召万灵,同时令妖魔鬼怪望风而逃。每一个图符只能镇煞本地的鬼神,若五个图符集于一身的话,那更不得了了,一如票证时代的全国粮票,非但能畅行五岳、行走全国,更能安枕无忧、百鬼不侵。

《抱朴子·遐览》:道书之重者,莫过于三皇内、五岳真形图也。古人仙官至人尊秘此道,非有仙名者不可授也。……诸名山五岳,皆有此书,但藏之于石室幽隐之地,应得道者,入山精诚思之,则山神自开山,令人见之。

士入山,持三皇内,及五岳真形图,所在召山神,及按鬼录,召州社及山卿宅慰问之,则木石之怪,山川之精,不敢来视人。其次即立七十二精镇符,以制百邪之章,及朱官印、包元十二印,封所住之四方,亦百邪不敢近之也。其次则持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