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7章 悟道道(1 / 3)

穿越到山海经 熊海龙 3047 字 2021-12-19

穷理治天下,莫大於儒。性超生死,莫大於释。复命御三才,莫大於道。夫三家者,同一太极,共一性理,鼎立於华夷之间,均以教育为心也。其元同其为思其纳众理也。由郭之纳众庶也,海之纳百川也,鼎之纳众味也,身之纳九窍也,天地之纳万物也。贵乎静不贵乎动,贵乎清不贵乎浊。静则万虑不生,动则万机俱作。清则神明萃集,浊则痴暗混凝。官天地,府万物,会精神,调六炁,莫不由乎心之所以用也。古人无能名之,故为之字。以此下象三才万法。

郛郛

全於无极之谓性,分於太极之谓命,道所当然之谓理,包括众理之谓心。心者也,总万法而言之,其形广大,其体虚无,妙觉玄通,包含万有,初无善恶小大之名,由人物所以用也。用其末异者,后世异之所以异也。譬兄弟三人同一父母所生,不幸父母早逝,兄弟离流他国,及其长也,承嗣三家各变其姓一氏,三家之君忽有民土之争,其三人各总绝世之智,出奇运军,拥将调兵,遇於中原之野,或攻於左,或攻於右,或攻於中,虽复锋镝以交,兵刃以接,终自不能相下。何哉?盖其力齐智等。胜负所以难分也。有识者曰:昔同父母,今者寇雠,为之奈何?虽欲解其兵,释其患,和其光,同其尘,尽其心智。心在天为天心,在地为人心,在天下为天下心,在万物为万物心,不过一心也。舍其物而得其名。心本无常,随用为常。心本无度,随用为度。心本无动,随用为动。心本无思,随用为思。用其善者为善心,用其恶者为恶心,用其小者为小心,用其大者为大心,以此心象郛郭也。由是知心之宰众理者也。

性命身混合图说

性者,元神之妙也。万物莫不均得之,其体至静、至虚、至玄,在圣不增,在愚不减。在古不变,在今不移。天下之动,不能动其动。天下之至,不能至其至,此所以为性也。命者,元炁之正也。炁,之与物,谓之命又令也。令之为人奉行天地之情性也。在物则在穷通,在理本无生死。万物无常,此形器之物於分限者也。而元命未尝断续焉,以不召而行,所以谓命也。身者,令根本也。始於无形,因缘父母而成其象,实受天地之正炁,故地以为形,眼视耳听,鼻嗅舌谈,意知情识,手执足蹈,此所以为身也。非身则性命无所寄,非性命则身无所主。混而合之曰人,明其性者曰道,夫宝身命而不宝其性者,特炁息寄於一物耳。或曰身无常,命有限,身命不存,神安在哉。曰是身假物也,终久必还,是命流行也。物於生灭,有身则合。而为人,炁散则归之於道。圣人外身而身存,元神元命曷尝丧焉。若离身求命求性,是外水而求鱼龙,外天而求日月也。

牛车宝谕身性命说

夫性人之所性也,物无不均有之。身者人之本也,性命之所寄也。命者,炁之序也,生生之所由也。受天命以为人,奉行天地之情性也。身非命不能立其本,命非身无由存其生。性非身命不能寄之以灵,成之以善,此三者不能须臾离乎本也。今借宝谕乎性,车谕乎身,牛谕乎命。宝者,贵重之物也。车者,容载之物也。牛者,承行之物也。夫以宝载车,然后驾之以牛,故牛行车行,宝在其上矣。牛能行不能载,车能载不能行,宝虽贵,非牛与车亦不载矣。故牛非车则无所运,车非宝则无所载。故宝逸而牛车实劳矣。夫车假合之物,因牛行道,因宝而载,非假合必不能相为其用也。况假合者终久必离,奉行者终久必弊。犹牛终死,车终破也。宝非假合,故得独存焉。由此观之,身之亡,有生之常也;命之穷,流行之常也。不与身命俱亡者,惟性理也。今不明其性,是去宝不取也。不知命,是去牛不驾也。不修身,是去车不用也,至於牛死车破宝亡。悲夫!

阴阳以静为主说

阳动阴静,阳清阴浊,世所共知。至以静为主,则世不知之矣。夫太极之体本乎静,其动者依乎静,然后而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