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7章 九老仙都(2 / 3)

穿越到山海经 熊海龙 3076 字 2021-12-19

仙境,得道在蓬莱。是也。

众多神仙当,在此地最为出名是九老丈人,他们住九老仙都,九老仙都属于九天真王宫的九个方向,太真人管理全面,九老仙都各管一宫,共九宫,属称九老仙都宫。

在人间,流传千古于世者,当属九老仙都神印。

在后世,皇帝用的御玺据说是用“和氏壁”制成的,元代被推翻时,这颗传国玉玺被元顺帝带着跑到漠南去了,所以朱洪武做了三十一年皇帝也没有用得到这颗玉玺。

永乐帝朱棣原是镇守北平的燕王,他起兵夺取帝位后,听说“和氏壁”被剖成三截,茅山的镇山玉印也是“和氏壁”的一部分.他觉得自己是富甲天下的皇帝,正所谓:天下之财即我财,天下之宝即我宝,茅山的镇山玉印我若取来,让精良的玉工重新镌刻之后,不是我皇帝的珍宝、朝廷的玉玺了吗?

于是,他发下一道金牌,传下一道圣旨,派出一名能干的官员,到茅山来宣调这颖玉印进宫备用.

钦差大臣到茅少的前一天晚,茅山道观有了预兆.这一天的半夜子时,茅山元符宫和祟禧宫的值夜道士发现大茅峰九霄官红光灿灿,忙鸣锣报警。

两宫道士起身一看九霄宫的红光,怎能不急?便都争先恐后地抢山来,但山什么事都没发生。等大家回至各宫后再看大茅峰,依然是灿灿红光似火.道士们又往九霄宫赶,却仍旧看不见有何灾情。这样翻来覆去,搞得道士们优心冲冲,不知将要发生什么事情。等到天刚破晓,钦差老爷捧着金牌、圣旨到了茅山。圣旨一下,谁不惊慌?

明代朝廷在茅山设有“灵官”,也是正七品、正六品的官。一见金牌和圣旨,哪敢怠慢?忙备香案,跪拜接旨。一听说是宣调茅山的镇山玉印,虽是一万个不情愿,谁又敢嘴说出半个‘不”字?正、副灵官只好吩咐掌印道士,捧出玉印交给钦差老爷.钦差接过玉印,心满愈足地回朝复命去了。

茅山这颗玉印,是宋徽宗年间皇帝为褒奖茅山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,而下诏镌刻赠赐的.其玉为珍藏宫多年的宝玉,相传为“和氏壁”的一部分.“和氏壁”为战国时代楚国卞和氏发现,后为赵国所据有。秦襄王曾用十五城向赵国去换取此壁,因而有蔺相如“完壁归赵”的美谈。秦始皇并吞六国,同时也夺得此宝。

始皇二十六年,拣选天下良工将此壁剖为三段,段制成天子的传国玺,其方四寸,顶镌五龙交纽,印面李斯镌八个篆字为“受命于天,富寿永昌”。左段制作印形,其纽直竖有闪闪发光的两点,据说这是宋徽宗所赐茅山玉印的材质。右段也制作印形,其纽横撇纽霞光灿灿,据说后为龙虎山天师所得.

因为茅山所传的道统为“清大洞经”,茅山元符宫建有“清宗坛”,它和江西龙虎山的“正乙宗坛”、江西阁皂山的“灵宝宗坛”?并称为“天下三大符篆宗坛”.

宋徽宗也曾要茅山、龙虎、阁皂“三山鼎峙,辅化皇图”。所以茅山玉印,真正应称为“镇坛玉玺”。这略为提起,以便了解茅山玉印的来龙去脉。

第二天凌晨,正值永乐皇帝早朝,钦差进宫复旨,值班太监接过玉印奉。

永乐帝龙目一观,果然是隐隐瑞气、霞光闪闪的一颗四寸见方无瑕美玉精制成的玉印;再看印面,却镌着“九老仙都君印”六个篆体阳。心想:只要将这原来六字磨洗去掉,再刻“奉天承运之宝”六个篆字,不是我大明皇家的御用之玺了吗?于是他十分喜悦地传下旨意:

着华殷掌书事书舍人篆写印面;

着尚宝司卿负责侍护管好玉印;

着工部尚书拣选天下良工镌刻印面篆字;

着钦天监拣吉日良辰,刻日兴工,

圣旨下,谁敢有违?

尚宝司卿终日诚惶诚恐地捧着这硕玉印。

书舍人斋戒沐裕熏手起草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