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0 知识就是财富(1 / 2)

待一行人出了长安城,端木天的心情也愉悦了起来,前几日因为甄十三娘的事,带来的阴霾一扫而空。

这还是他头回与婉娘两人单独出行,身边又没有广阳县主那个电灯泡,就更值得珍惜这难得的机会了。

为了拉近与婉娘的关系,一路上端木天将上辈子当导游锻炼出来的口才展现的淋漓尽致,不仅能用段子笑话逗得婉娘咯咯直笑,还能将各种天文地理、历史典故娓娓道来,听得婉娘都入了迷。

&nll闪光了。

端木天也不赶时间,与婉娘二人信马由缰,边走边聊。

从长安城到杜曲不过二十里,他们这般慢慢溜达着过去,居然花了近一个时辰。

效果也是显著的。

当他们抵达端木庄的印书坊时,婉娘竟然没有拒绝端木天的好意,任由他取代了婢女工作,搀扶着下马背。

端木天心中暗爽,忙不迭的头前带路,引着婉娘进了印书坊。

杜如凤安排的印书坊,如今倒是已然开工,里外都有工匠在忙碌着。

他娘还花钱从长安城雇来了几名佣书,负责抄写《论语》等儒家经典,准备将其刻印成书发售。

毕竟如今可以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一说,只要有人愿意花钱买的书,都可以拿来刊刻。

见到主家小郎君来了,工坊管事的连忙过来见礼。

“见过郎君,可有事吩咐下走?”

端木天点点头,取出那叠李纲的文稿交给他:“立即找手艺最好的工匠,将其雕刻出来,用最好的纸张油墨印制,嗯,先刊印一千本吧。”

“喏。”管事不敢耽搁,立刻捧着书稿去找工匠了。

婉娘倒是有些诧异:“郎君,直接印制一千本书?会不会太多了?”

在雕版印刷没有普及前,书坊之中售卖的书册,通常一本书不过几十卷罢了。毕竟一贯左右的售价,普通读书人要想购买,都挺费力。

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借书回去自己誊抄。

虽然笔墨纸砚也要钱,而且辛苦,但比买书还是节约的多。

所以,当婉娘听闻端木天一口气就打算印制一千本时,也被吓了一跳。

端木天倒是乐了。

在端木天看来,莫说一千本,就是印一万本,哪怕卖不掉亏本,只要能够讨好李纲,那也是值得的。

谁让他另有所图呢。

更何况端木天根本就不担心李纲的书会卖不出去。

李纲可是太子少保,当世大儒,学生故人遍地,他出的书,士林之中有多少人会趋之若鹜?

别说一千本,就是再多印几千本,恐怕也没有问题。

而且李纲的书,端木天还不打算卖便宜了。

八百文一本,爱买不买!

知识就是财富嘛。

“婉娘无需担心,区区一千本,怎么可能多?若不是担心我家工坊工匠技艺还不够纯熟,怕印制出来的书有瑕疵,我还想多印一些的。”

见端木天这般说了,婉娘也只能任凭他处置。

端木天又很热忱的领着婉娘参观印书坊,向她介绍印制书籍的过程。

“婉娘,我家印书之法,称为雕版印刷,这边就在刻制雕版。”

工坊内一块块按照尺寸开好的空白书板堆叠在工坊内等待使用,工匠们认真的在书板上进行雕刻。

以雕版印刷印制书籍,最麻烦的部分就是雕刻雕版,一旦刻错,就整版报废。

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比起来,弊端很多,但端木天与老爷子之所以不搞活字印刷,却也是有原因的。

其实自从活字印刷诞生,它的应用普及程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。

甚至到了有清一代,雕版印刷依旧是主流。

直至清末民国初年,随着民间开始大